曾被社会爱心人士、志愿者等救助过的老迈流浪狗“遇见”走了。5月30日,市动物保护协会有关人员将其火化,并安葬在位于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的该协会生命教育基地的树下。通过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,践行生态文明理念。
2021年7月26日
在市区凤凰路与月塘街交叉路口
一条躺在马路上奄奄一息的流浪狗
引发众多关注
在记者的联系下
市动物保护协会和志愿者
前来将它接走安置
并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
——“遇见”
2021年8月6日,湄洲日报刊发了《“遇见”之后怎么办?》,报道了这条流浪狗被救助取名“遇见”,并最终落脚市动物保护协会领养中心的全过程。文章还围绕城市流浪狗如何管理这一社会关注话题,着力探求破解城市管理盲点路径,推动文明养犬新风,引发各界关注与反响,获得当年度福建新闻奖。
2021年8月6日,湄洲日报社《调查》专版
“遇见”在领养中心
爱心人士看望老得走不动的“遇见”
30日,市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黄茜告诉记者,“遇见”被救助时狗龄已有10岁了,近2年一直生活在领养中心,得到爱心人士的照顾,不再流浪。前一个月左右,“遇见”出现不吃不喝等症状,他们还给它用药,增加营养等,但狗确实老了,身上各器官衰竭,属于自然死亡。
市民看望老迈生病的“遇见”
5月29日晚,“遇见”安详地走了。今日一早,黄茜等人赶到该协会生命教育基地,为“遇见”设立“小灵堂”,并给它梳理毛发等,进行无害化处理。黄茜说,这套无害化处理设备10多万元,专门用于解决动物死亡后火化问题。采取无害化处理死亡宠物,特别是一些因病死亡的动物,既卫生又不影响环境,同时也利于居民的心理疏导,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归属。
“遇见”走了,留下城市温暖故事。
湄洲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